你是孝順的話,你與家人的信仰一致;
你是好老公或老婆的話,你與伴侶的信仰一致;
你是好朋友的話,你與朋友的信仰一致。
以上有沒有理據?
孝順者,會根據從小到大聽從家人的話,成長後亦會跟隨家人信奉某一個宗教。好伴侶者,會因愛屋及烏,去了解伴侶的一切,甚至信仰也跟隨一樣。當好友者,興趣相投,話題多自不然信仰也一致。總括以上三者,原因都只有一個,就是「認同」。
每一段關係起初都是皆因自己認同對方而開始,而要維持一段關係也必須做一些事令對方長期認同才行。久而久之,同一個圈子的人處事模式、說話態度、思維甚至信仰也漸漸變得相同了。「認同」是否真的重要嗎?人與人的關係從認同開始,沒有別人的認同,在社交圈子的你,也慢慢被人杯葛,反之,自己不認同他人的時候,你也會慢慢遠離這些人。
許多人會說吸引力法則導致身邊的人喜好也跟自己差不多,其實只是吸引到理念相同的人注意,歸根究底,也是「認同」。
因為沒有別人的認同,你不能融入圈子,甚至在社會做事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。至於,所謂的認同是否真的正確?個人認為,如果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需要什麼或什麼是正確,盲目得到他人認同是隨波逐流的一個情況,繼而很快變成為他人的影子。
認同是一種意向性反應。如果一個人置身於某個文化情境中,不與異文化接觸,也就是說是一種完全融入的狀態,可能談不上有認同的需要或衝動,因為他已與認同對象同一。也就是說,認同發生在不同的文化接觸、碰撞和相互比較的場域中,是個體(群體)面對另一種異於自身存在的東西時,所產生的一種保持自我同一性的反應。
Comments